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,相传秦始皇陵里有秦朝各种奇异珍宝,但皇陵地宫周围水银暗河环绕,有连弩机关保护,所以2000多年来,历朝历代都有人盗掘秦始皇陵,但从未成功过。
历史上盗掘秦始皇陵墓最为出名的算是项羽了,秦末战争中,项羽军于钜鹿之战摧毁秦军主力之后,浩荡西入,入主关中。
后来刘邦暗度陈仓,再占三秦,击败项羽部队,项羽在退出关中的时候,西屠咸阳,杀掉秦降王子婴,烧毁阿房宫,掘始皇帝冢。
经过考证项羽盗掘的并不是秦始皇陵地宫,应该是摧毁秦始皇陵地面建筑如寝殿、门阙、角楼、食宫和园寺吏社等。
历史上还有一个牧火传说,所记叙的对象是秦始皇寝宫。
关于秦始皇陵遭受破坏的情形,这一说法也是流传至今,今天老白就和大家聊一聊秦始皇陵牧火传说。
相传,有一个放羊娃丢了一只羊,放羊娃觉得羊是掉到洞(秦始皇陵地宫)里了,于是放羊娃就拿着火把进入墓中寻找自己的小羊羔。
但不小心失火烧了墓中的臧椁。
这一说法在很多的历史著作中都有记载。
最早记载是在汉代,《汉书》卷三六《刘向传》里刘向说:其后牧羊儿亡羊,羊入其凿,牧者持火照求羊,失火烧其臧椁刘向在传记中还感叹道自古至今,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,数年之间,外被项籍之灾,内离牧竖之祸,岂不哀哉!
厚葬的人没有能够超过秦始皇的,这些年来,外面被项羽破坏,里面被牧童毁坏。
一外一内,反映项羽当时所破坏的,可能确实只是陵园的地上建筑,而陵墓的地下结构,则毁于意外的牧火。
《水经注》卷一九《渭水下》在关东盗贼,销椁取铜之后,也说牧人寻羊烧之,火延九十日不能灭。
历史上有很多咏史的诗词也提及过此时,唐代大诗人李白在《登高丘而望远海》里写到: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,牧羊之子来攀登。
盗贼劫宝玉,精灵竟何能?
张九龄在张九龄《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》诗也有始掘既由楚,终焚乃因牧句。
杜牧《过骊山作》诗也写道:黔首不愚尔益愚,千里函关囚独夫。
牧童火入九泉底,烧作灰时犹未枯。
历史上这么多有关秦始皇陵中牧火传说的记载,这一说法,恰恰又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建筑遗迹中立柱、棚木被焚烧的考古发现一致。
在兵马俑1号坑出土时,当时的焚烧、破坏比较严重。
木结构的建筑大多数都变成了灰烬或者炭迹。
据考古学者研究发现,这些建筑在焚烧前遭到了非常严重的人为的破坏,许多兵器车马器被盗走,很多陶俑被打破。
这种大规模破坏不是个人盗掘者所能实现的,似乎与重大政治变故有关。
此外,俑坑的底部普遍覆盖着厚度在6到44厘米的分层细沙,还有竹篾编织物以及绳索被焚烧后留下的炭迹。
这些证据都足以说明,1号秦俑坑在刚建成不久后就被破坏焚烧。
这一考古发现,与刘向在传记里所写的外被项籍之灾,内离牧竖之祸一致,而且在秦始皇陵园地面上,至今仍然堆积着很厚的被焚烧过的残砖破瓦的痕迹。
这足以说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可能在公元前207年被项羽所焚烧的。
秦始皇陵牧火传说,应该是后人杜撰出来的,项羽掘始皇帝冢的记载也更为真实可信。
不过秦始皇的寝宫至今没有被盗掘,被焚烧的以及被破坏的都是陪葬的俑坑地宫。
在项羽败退关中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及兵马俑坑之后,刘邦作为三秦大地新的霸主,设置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,为秦始皇陵设置守冢20家。
秦、楚、赵、魏、齐都派有守冢人。
这一举措意味着当时刘邦政府开始着手管理秦始皇陵,整治盗掘帝王陵墓的不良风气。
但即便如此,民间盗掘秦始皇陵的传说也是非常多,流传甚广,甚至有点神话色彩。
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